國內鋼材市場一片哀鴻時,中國鋼鐵企業的海外出口之路也遭遇波折。記者了解到,近日,歐盟委員會已發布聲明稱,歐盟對中歐就高性能不銹鋼無縫鋼管“反傾銷案”展開的磋商結果“不滿意”,并要求世界貿易組織設立專家組審理本案。
上述爭端源起于2012年11月,彼時,中國商務部稱,依照相關高性能不銹鋼無縫鋼管反傾銷案終裁結果,中國對原產于歐盟和日本的進口高性能不銹鋼無縫鋼管征收9.2%至14.4%的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5年。
在中國商務部表態半年之久后,歐盟于今年6月13日發表聲明,稱當天已經向世界貿易組織請求,就中國對原產于歐盟的高性能不銹鋼無縫鋼管征收反傾銷稅的問題與中方展開磋商。
事實上,除歐盟外,近幾個月來,鋼材爭端也在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多個地區持續升級。
一位參加過反傾銷應訴的企業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嚴重,中國向此前沒有遭遇過反傾銷調查的國家出口,無疑對當地市場造成了威脅。“受到來自歐盟外的國家反傾銷調查,是此前貿易轉移的結果。”上述人士說。
爭端升級
兩個月前,歐盟將中國對其無縫鋼管的反傾銷措施訴至世界貿易組織,請求就征收反傾銷稅的問題與中方展開磋商,并稱如果磋商不能成功,60日后,歐盟將要求世貿組織設立專家組審理本案。
8月16日,歐盟發表書面聲明稱,歐盟認為中國針對其無縫鋼管征收的反傾銷稅從程序和事實上都不符合世貿組織法規。在歐盟的請求下,中歐雙方在7月17日和18日兩天就此展開磋商以解決爭端。
然而,磋商結果并沒有解決歐盟關于中方征稅做法違背世貿組織法規的分歧。
歐盟指出,2009年,歐盟向中國出口了價值9000萬歐元的高性能不銹鋼無縫鋼管。2012年11月,中方向產自歐盟的高性能不銹鋼無縫鋼管征收“反傾銷稅”后,歐盟僅向中國出口了不到2000萬歐元的高性能不銹鋼無縫鋼管。
然而,早在2010年9月,歐盟就對中國不銹鋼無縫鋼管產品展開過反傾銷調查,并加征懲罰性關稅。2011年12月20日終裁時,歐盟對中國各公司征收的反傾銷稅稅率從48.3%至71.9%。
近幾個月來,鋼材貿易爭端不斷升級,各地對華反傾銷調查及各項裁定也接連出現。
7月27日,烏克蘭跨部門國際貿易委員會通過第AD-300/2013/4423-06決議,決定自2013年7月27日起對自中國進口的無縫不銹鋼管啟動反傾銷調查,要求相關利益方必須在30天內在烏主管部門經濟發展與貿易部登記,并將擇期舉行聽證會。
而在今年6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也在一項5年復審中裁定,繼續對中國鋼筋產品征收反傾銷稅。此外,巴西工貿部同樣公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用無縫管(包括管線管)反傾銷調查期限延長6個月至12月21日。
中鋼協副秘書長李新創稱,WTO等國際組織對各國的貿易監督報告證實,各國在不違反WTO規則的情況下,在以形形色色的方法來提高貿易壁壘,比如發起反傾銷調查、提供出口補貼、在法定限制范圍內提高關稅等。
“雖然這些措施不違反WTO協議,但如果處置不當,會嚴重助長貿易保護主義!崩钚聞撜f。
|